【渡过 · 陪伴者专栏】国宝贝:我陪伴一位凉山少女的故事
文/ 国宝贝(“渡过“北京同城会群主,二星陪伴者) 图/张进
2020年4月3号晚上十点多,我作为志愿者,在北京首都机场做入境人员分流工作。白天忙了一天,晚上沉沉欲睡,突然手机提示音响起,一位远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母亲想加我的微信。
她是一位15岁休学少女的母亲,和所有失学少年的母亲一样,语气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。她一再解释自己的普通话不好,我鼓励她把想说的话都说完。我充分理解每一位家长的艰辛和期盼,每一次接到求助信息,都如履薄冰,细致地问清楚所有问题,最大可能了解求助者的情况。这是陪伴者的基本准则,这次当然也不例外。
在正式陪伴前,我和这位妈妈沟通了有两三次,知道孩子喜欢动漫和电影。我给孩子妈妈开出了一个可看电影的名单,说:“既然孩子现在无心学习,那就选几部电影让她看一看,然后挑出她最感兴趣的,一开始我和她通过电影来交流可以吗?”
一两天后,母亲给我回馈:“她最喜欢的是狮子王,还有柯南。”我说:“好的,我明白了!”
我把这两部电影又重看了一遍,心里大概有了点数。期间,妈妈多次向我诉苦说:“女儿休学一年多来,每天在家里除了做手工或者网购,什么乐趣也没有。口味越来越刁,想吃寿司,想吃披萨,就是不想好好吃饭。”
妈妈很无助地问我,怎么办?其实这些现象在这类少年身上都存在。
妈妈很着急,几乎一天数次发微信和我沟通。我忙于机场抗疫,只能忙里偷闲回答她的问题。当时我半开玩笑地对她说:“你看到的都是现象,用柯南里的一句话来说,真相只有一个!”
确实,在和孩子细致沟通之前,只通过妈妈的叙述,又怎么能还原孩子内心受伤的事实呢?
不充分获知事实,如何去抚慰那颗受伤的幼小心灵?
我带着好奇,开始了第一次远程陪伴。
第一次陪伴,我从轻松的话题开始。凡是感觉她讨厌的话题,基本上都回避。当然她最不想提的就是上学这件事儿。
虽然我小心翼翼,但感觉小姑娘还是非常谨慎和腼腆,基本上回复都是“嗯”“是的”等等。说实话,第一次我对破冰期望并不高。之后我问孩子的妈妈,对北京这位叔叔是什么印象?反感吗?妈妈说:她觉得北京这位叔叔知道的特别多,感觉叔叔是一个可以说话的人……
因为和孩子是远程交流,我想和她慢慢建立信任之后,再开始有价值的对话。我告诉妈妈:选择女儿比较方便的时间,让她可以和我独立交流,只要一个小时,不用太长时间。
据妈妈说,孩子11岁就在学校里办个人画展,语文成绩一直领先。但孩子告诉我,一年多前就觉得疲倦和恍惚,上课趴在桌子上,不敢和老师的眼光相碰;白天无精打采,晚上熄灯之后,才开始在被窝里用手机来排解心中的苦闷。她说只有手机能给她一些安慰,时不时孤独害怕,这一切被埋在心底,从不诉说。家长只知道看到她上学没有精神,曾带她跑到800里外的成都华西医院看病,原以为她是神经性头疼。
第二次陪伴时,孩子哭着告诉我:军训的时候正逢她生理期,班主老师逼着她做蹲立动作,她做得不好,差点儿晕倒,老师当着众人的面大声斥责她,也不让她吃饭,这件事情深深地刺痛了她的自尊。
后来,时隔不久,她因为有病,英文考试来不及复习,临时准备了“小抄”,被老师发现。老师在同学面前再次大声斥责她,怒吼着说罚她当天默写40遍。她拼命默写,饭都没吃,也没有完成。最后老师怒不可遏吼道:“那好,现在罚你抄60遍!”
孩子实在忍受不了,彻底崩溃了!母亲获知实情后,到学校找老师。老师把小抄拿出,妈妈无言以对。
正像《柯南》里面的一句话:一句话一旦说出口,就再也收不回来。语言是把利刃,使用不当便会变成可怕的凶器。就这样,孩子在学校里趴在桌子上,直不起腰,也抬不起头;最后当然迈不动腿,开始畏惧学校。
古人说“天地君亲师“,“师”的地位何其高!像校园这种培养人的地方,老师的一言一行比家长还有影响力,如果高高在上,盛气凌人,言行不慎,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精神创伤!
有一天,妈妈看到孩子太痛苦,就撒了一个谎,违心地告诉她,老师给你道歉了,还让你原谅老师呢!女儿点点头,表情有些放松。当时妈妈心里五味杂陈。
短期驱赶不了阴影,也可以选择将阳光照耀心房,让光辉和阴影共存
阴影已经投射在小姑娘心底,而且还会存续很长时间。
后来,妈妈不得不为她转了一个学校,但她还是一接近校门就害怕,不敢走进校园。
我开导妈妈说:如果短期驱赶不了阴影,但我们可以选择将阳光照耀心房,让光辉和阴影同生共存。
第三次远程陪伴谈话,如预想一样轻松愉快。小姑娘给我介绍她的两个最好的伴侣——“小小”和“团团”。“小小”是一只兔子,“团团”是一只猫,这两个可爱的小动物陪伴她度过了一段无聊而痛苦的时光。
她还和我聊起她做的手工(头花),还拍成照片给我看。我非常震撼:这个小姑娘心灵手巧,做出来的手工真的是非常好看!
她还有一个小小的请求,就是希望妈妈给她配置更多更好的工具,但妈妈不想答应。于是我给她许诺,说我来帮你完成这个心愿,让妈妈同意给你买这些工具。
她特别开心,我乘机说:以后有什么小心思可以偷偷告诉北京的叔叔,我会尽量帮你,因为我和“小小”和“团团”一样,也是你的理解者、帮助者和陪伴者呀!
有了这三次比较好的铺垫后,我开始试水敏感话题。我说你有没有一个梦想?你有没有想过将来向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?
她想一想告诉我:“我长大了后想当一个美术老师!”
于是,我就把北京渡过群一位画家群友的作品推送给他,告诉她,这是我们北京群的龙画家的作品,我还去过他家,他家有一个向阳咖啡厅,种满了花,每天放着音乐……这时我能感觉到手机那头的她,仿佛陶醉在其中的神情。
当晚妈妈火急火燎兴奋地告诉我:孩子笑了,她这两天挺开心的!但是行动力还是不足,有时候想做什么,做不了不久就放弃了。我建议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,比如,鼓励她做手工,说不定还可以把她的作品,拿到渡过社群拍卖呢!
听了我的建议,妈妈便在渡过北京同城群展示了女儿做的金属头花图片。很多善良的妈妈马上热情回馈,纷纷下单购买,还送上祝福的话。她们从这个姑娘身上,看到了自己家的孩子好起来的希望;其实她们也是通过对这位女孩的支持,相信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能好起来!
妈妈在群里面给大家留言:“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,谢谢大家!我们永远铭记你们的关爱、帮助支持,是你们让孩子看到的希望!”
妈妈后来告诉我:孩子重新又拿起画笔,还想去找美术老师继续学画了!
不久,妈妈发来她的新作品《雪夜闭门读书图》。我端详着这幅水墨画:构思严谨,行笔老到。我窃喜:小姑娘心底又重燃热情了!
短期是诊治,长期是成长,全程是陪伴
记得小姑娘告诉我:她最喜欢迪斯尼动画片《狮子王》里小师王和巫师拉飞奇。卡拉奇是这部动画片里一只智慧的狒狒,在《狮子王》系列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每当辛巴家族有困难时,它总是及时地出现,给予启发性建议。
我觉得陪伴者是曾经的病患者,应该用自己的经验和教训,给家长提出合理中肯的建议,并和求助者本人共情,找到问题的关键点,启发和引导青少年走出暗无天日的疾病隧道,重见光明。
针对这个孩子的情况,我给出建议:首先做到“遵从医嘱”,足量足期按时用药,在躯体症状减弱时,积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尝试复学,但是一切都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努力;其次,我建议家长,要理解孩子,明白孩子的真实意图,在此前提下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化需求,改善家庭成员关系,为孩子创造友好的环境,真正起到孩子复学路上的垫脚石和桥梁作用;如果复学受阻,也要宽容和接纳,做到非暴力沟通,在治疗的过程中修复人际关系,实现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。
这正如张进老师在《短期是诊治,长期是成长,全程是陪伴》一文中所说:“人的躯体疾病主要是生物性的,只要医学治疗到位,很快就会痊愈。但是精神疾病没有那么简单。精神疾病是生物,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其治疗效果必然和心理状态,外部环境密切相关,个人的心理状态又直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,所以精神疾病的治疗效果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改善。”
我希望“渡过”社群的每一位陪伴者,都秉承良知和善良,去做求助者生命中的拉飞奇,帮助他们找到一个支点,激活生命状态,走出困境,实现回归社会的目标。■
作者相关文章:
嘉宾:张进、一名北京营营员主持人:邹峰
时间:11月29日(本周日) 19:00~ 20:00